陆江:在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暨中国物流学会一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04年10月26日09:21
政府与企业采购专业委员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陆江(2004年10月15日) 同志们: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暨中国物流学会一届二次理事会今天正式召开,这是我国物流学术界例行的盛会,对于交流和传播现代物流理念,总结一年来我国物流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物流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我谨代表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第三届物流学术年会暨中国物流学会一届二次理事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我国引进物流概念,系统地开展物流理论的研究,是从70年代末才开始的。中国物流学会的前身中国物资流通学会、中国物资经济研究会和中国物流研究会,在推进我国物流理论研究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理论研究在广泛与深度上都发生根本的变化。学术界和理论界积极参与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物流技术的研究和探讨,各种层次的研讨会、专家论坛,每年都要搞很多次。这对普及物流知识和提高全社会物流意识,促进物流理论创新和物流新技术、新管理和新理念的应用和推广,推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我国物流理论研究从总体上看还是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研究主要停留在简单引进国外的东西,甚至炒概念上,结合实际不够,特别是对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的应用研究,还需要做很大的努力。我国物流尽管发展很快,但由于起点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资本、技术和能力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物流理论、物流理念和物流人才上的差距。全社会关注物流也仅仅是这几年的事,很多人还没有真正理解物流的概念。在大多数企业里,物流还只是运输与仓储的代名词,现代物流的系统观念、综合物流观念、市场服务观念、供应链管理思想认识上还比较粗浅。理论研究必须与具体实践结合,如果理论研究脱离实际,就没有生命力,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中国物流学会一直弘扬求真务实的研究风气,坚持从我国物流发展的实际出发,加强物流理论研究,致力于将国外经验与我国国情及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将物流理论与物流管理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自2002年开始,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每年举办一次,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届。每届学术年会都要征集学术论文,进行评选,结集出版,论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一届好过一届,为推动我国物流理论研究与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与往届相比,这届学术年会评选出了很多将理论研究与实际结合的优秀论文,有的侧重于物流政策研究,有的侧重于物流管理研究,也有侧重于物流技术研究,都提出了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相信对于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实践的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物流是一种新的学科,它是建立在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工程学和系统论等基础上的一种交叉学科。在现代生产条件下,现代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要为目的,对物流各功能环节进行一体化运作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它既倡导专业化分工,鼓励业务外包,又倡导多功能多流程整合,鼓励用系统论方法进行规划和优化。因此,在学术理论与研究方法上涉及面较宽,很需要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与方法论。中国物流学会作为全国综合性物流社团组织,推进现代物流理论研究,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和历史责任。学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发挥学会学术性、群众性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和优势,紧密依靠会员,联合全国物流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开展物流理论研究,为我国物流理论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然,我国物流发展起步较晚,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理论,借鉴国外成熟的物流经验和运作模式,以缩短我国物流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学会在80年代初就开始重视与国外物流学术团体和行业组织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为吸收、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经验,做出了重大贡献。事实上,物流从概念形成到实践发展,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现代物流的发展只是近20多年来的事情,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形成也只是近十年的事情。只要将先进的物流理念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发展模式,我国物流业是完全可以获得“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的。最后,预祝本次学术年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政府与企业采购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