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 > 工作动态 > 详情

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解读《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9日14:42 cgw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我国供应链发展水平。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从行业组织的角度,对《意见》做出如下解读:

 

一、出台背景:全球经济进入供应链时代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加快全球配置资源、整合生产、整合市场的步伐,产业垂直解体、贸易碎片化、全球价值链深度分解,全球生产要素重组、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掀起高潮,供应链思想风靡全球。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动荡多变,产业进入深度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日益从经济竞争的幕后走向前台,成为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率,已经成为企业、产业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战略也成为许多国家及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了《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将“全球供应链”列为“国家安全战略”,除美国外,德国、日本等国家都有自己的全球供应链战略,德国提出的“工业4.0”,不仅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更是德国的产业供应链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在我国工业、商贸、流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加速创新和应用,重塑和再造了企业内部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有利地推动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供应链的发展。2014年,习近平在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支出,中国要“勇于并善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2016年中央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促进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生机和活力”。供应链创新已经成为优化我国产业组织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二、《意见》对我国供应链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意见》是我国第一份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供应链创新应用的指导意见,发文规格之高、涉及范围之广、研究问题之前沿均为史上首次,由此可见国家对供应链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推动我国产业供应链国际竞争力的决心和力度,势必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力点。

 

三、《意见》明确了我国供应链发展的宏伟目标,着眼长远,前瞻谋划。

    《意见》指出,要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到2020年基本形成我国重点产业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和应用的重要中心。《意见》从鼓励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龙头企业培育、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具有前瞻和战略性的规划,将我国的供应链发展推向全新高度。

 

四、《意见》明确了六大方面的重点任务,规划了供应链创新和发展的方向

    《意见》确立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协同化、服务化和智能化、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积极倡导绿色供应链、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六大方面的重点任务,将供应链创新的范围覆盖全产业,促进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着力发挥供应链创新在降本增效、供需匹配、产业升级、金融创新、重构贸易新规则中的显著作用。

 

    重点任务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着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而打通农村农业供应链与产业链条,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延长农业价值链,发展多种形式农业经营,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意见》中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即“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科学化水平和提高质量安全追溯能力”,这是解决农业结构性矛盾、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方向一: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意见》从促进农业产业化着手,鼓励多种形式组织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供应链体系,多种形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鼓励承包农户采用多种方式融入农业供应链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多种形式的农业湿度规模经营,最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方向二:提高农业生产科学化水平。随着科技信息不断发展与应用,《意见》鼓励推动农业科学化水平,提出推动建设农业供应链信息平台,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大数据集成,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和精准化水平。《意见》提出加强产销结合,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见》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与农户参与农业保险。

    方向三:提高质量安全追溯能力。从食品安全角度着手,《意见》指出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冷链设施及标准化建设,推动建设重要产品质量安全安全追溯机制,针对各类食用农产品、奶粉、肉质、食用油等食品、农业生产资料等,将供应链下上游企业纳入追溯体系,构建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提高消费安全水平。

 

    重点任务二:促进制造协同化、服务化和智能化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叠加近年来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传统制造企业日益面临融资成本高、产能过剩、由于资源供给紧张导致的成本压力、劳动力短缺等诸多突出问题,而供应链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和协同管理,能够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是实现降本增效、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为此,《意见》提出了三个促进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方向,即“推进供应链协同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和促进制造供应链可视化和智能化”,这是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降本增效,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任务,建设世界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

    方向一:推进供应链的协同制造。从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角度,《意见》鼓励运用供应链管理新技术推动企业内部从研发、采购、制造至销售全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从企业外部供应链协同管理的角度,《意见》鼓励加速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供应链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推动与上下游企业之间采购、生产、物流等业务流程的协同,优化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方向二:发展服务型制造。从全球产业发展的轨迹来看,对客户价值的实现方式已经从最初的产品转变为提供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已逐渐模糊,从“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已成为当今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在产品价值链条,设计和后续服务越来越占据价值链高端,为此,《意见》提出鼓励相关企业向供应链上游拓展协同研发、众包设计、解决方案等专业服务,向下游延伸诊断、维修、物流、技术培训等增值服务。这是改变我国制造业企业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低端环节的现状,增强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价值增值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重要方向。

    方向三:促进供应链的可视化和智能化。信息技术是供应链协同和整合的基础,供应链的创新其实也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设备支撑下的模式创新。《意见》提出加快供应链可视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柔性化。

 

    重点任务三: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中国在流通领域的供应链创新始终走在世界前沿,基于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以阿里、京东为为代表的平台不断探索新的零售模式,以怡亚通为代表的供应链服务企业通过聚合品牌企业、物流商、金融机构、增值服务商等各大群体等,通过打造共享、协同、互利、共赢的流通行业供应链生态圈正在引领中国流通商业变革。这些商业模式的创新使中国产品与全球市场的交易路径大幅缩短,也使中国制造的产品与全球消费者之间的渠道越来越扁平。但目前支撑我国流通市场基本面的仍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意见》提出“推进流通创新转型、推进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和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 流通领域供应链创新的三个方向,有利于加速我国流通供应链的智能化、促进流通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和协调,调节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提升我国产品的价值增值能力。

    方向一:推动流通创新转型。《意见》提出提升流通供应链智能化水平(智慧商圈、智慧物流等)、构建流通供应链协同平台和建设供应链综合服务和交易平台式是推动流通创新转型的主要方式。

    方向二:推进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由于产业分工、区域分工的精细化,从生产到消费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协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意见》鼓励建设流通与生产高度协同的供应链服务平台。这将有助于协调供应链上各主体的利益关系,推动服务外包。

    方向三:大力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近年来,供应链服务平台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秉承跨界融合、生态圈共荣发展的理念,通过集成化、平台化的服务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流程优化,重组和再造供应链组织方式,有利的推动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组织能力和产业组织效率。为此,《意见》中将大力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作为推动我国流通供应链创新的重要方向,《意见》指出:引导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大力培育新型供应链服务企业。推动建立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拓展质量、追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功能,提供采购执行、物流服务、分销执行、融资结算、商检报关等一体化服务。这是从国家层面第一次肯定“供应链服务”的行业属性和功能,将加速传统流通业和物流业向供应链服务转型。

 

    重点任务四: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不言而喻,核心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可以帮助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为帮助中小企业融入供应链赋能,从而为中国实体经济注入强大的活力,但要通过系列监控手段确保在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意见》鼓励推动信用信息共享;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发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模式等,助力产融结合,推动产业链条企业间的贸易往来,提升中国产业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点任务五:积极倡导绿色供应链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绿色供应链作为解决供应链企业污染问题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已经获得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在北美、欧盟、日本等知名跨国公司得到广泛运用,由于缺乏相关法规和跟踪监督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供应链实施绿色管理思想没有得到普及。《意见》提出了“大力倡导绿色制造、积极推行绿色流通、建立逆向物流体系”三个绿色供应链创新和应用的方向,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重点任务六: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

    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的全球供应链战略。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打造全球经济命运共同体,将重塑全球供应链。《意见》将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提高全球供应链安全水平和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制定作为中国构建全球供应链的主要方式,势必推动我国企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以全球供应链体系为载体,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建立包容共享的全球贸易新规则,增强我国经济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五、《意见》提出了六大方面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障措施

    《意见》提出了六项保障措施,分别是营造良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政策环境、积极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加强供应链信用和监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供应链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培养多层次人才和加强供应链行业组织建设。保障措施针对行业急需解决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向和思路,保障措施的落实对于推动中国的供应链创新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六大保障措施,软硬结合,既是中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顶层设计,也是具体实施路径,形成一个政府、协会、企业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科学、务实、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良好生态。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中物联采购委立场。

责任编辑:c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