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0日11:00
中物联采购与供应链专业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抗击疫情主动作为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物流教指委的专业优势,为科学、精准有序防控疫情提供决策建议,2020年2月5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物流教指委)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通过网络在线方式召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物流与供应链对策研讨会”。
中物联原常务副会长丁俊发,物流教指委主任、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教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研究员,物流教指委副主任、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何明珂教授,物流教指委副主任、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夏春玉教授,物流教指委副主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林度教授,物流教指委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刘志学教授,物流教指委副主任、西南交通大学数据驱动的物流学科团队负责人张锦教授等领导参加研讨会,来自行业、院校和企业43名知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家参加研讨。研讨会由物流教指委副主任、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何明珂教授主持。
专家一致认为抗击本次疫情战役既是一次新的“人民战争”,也是对我国物流与供应链应急能力的实战考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几百万物流人众志成城、坚守一线,担当起抗击疫情的光荣使命,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尽快战胜疫情!
一、针对当前疫情的对策建议
1.统一领导、统一调度。在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做好顶层设计,建议成立应急物流指挥部,充分发挥政府、军队、大型物流企业的力量,专业的事情由专业人来做。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汇集资源信息,统筹医疗防护物资、生活必需品和仓储运力资源,科学调度,开通绿色通道,做好末端配送衔接,提供高效、安全的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保障。
2.快速协同现有应急物流保障体系。这次疫情反映出我国应急物流在体系建设、信息平台搭建、人才储备、数据互通、协同作战、日常演练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由政府主导,行业组织牵头做好各物流企业平台的协同、数据互通、业务对接整合工作,协助政府做好救灾物资的信息处理、储存、运输和配送。在物资保障上军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军地协同、军民融合的一体化应急物流与供应链协同机制,确保有限的物流资源得到最优利用。
3.优先解决医疗和生活必需品保障。在确保物流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的前提下,优先保障防护用品、药品、医疗设备和生活必须物资的流转。针对疫情严重程度,对相关城市应分类管理,政府要有预案,分类制定城市物流配送方案,让物流企业深度参与相关工作,同时发挥社区、小区、企业单位等自主配送作用,政府通过“征用”社会化企业资源全面提高救灾物资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专业化水平。
对于处于“封城”阶段的城市,全面禁止平台性配送服务,由政府指定特定相关企业按要求开展供应链全程管理与终端分区配送,以城市小区域微循环为主,减少城市内跨区域大流转。在具备条件的区域,推广使用无人机、无人车等新技术新装备,减少人员接触。
4.启动国家战略资源接续计划(境内与跨境)。在国家战略保障资源需求分析预测的基础上,设置哨点系统、安全库存、备用生产基地;签署海外紧急补给协议,扩大在海外的采购品种和采购量,提高口岸物流效率,保障海外物资进口。在非常时期,高度简化进口通关流程,保障海外救灾物资能够尽快投入防疫使用。对于居民个人用于采购防疫物资放宽外汇管制,多渠道提高海外防疫物资的采购能力。
5.建立疫区废弃物回收处理物流中心。成立专业队伍保障医疗废弃物的运送与处置,对疫区医疗废弃物及疫区生活废弃物进行统一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同时建立事后补偿机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相关物流企业奖励或惩罚。
6.加快做好企业开工准备。当前疫情给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较大的短期冲击,开工延迟、成本高昂、现金流枯竭等问题突出。
一是,建议国家将物流纳入疫情防控保障行业,对物流企业复工复产给予政策支持,对一线物流和快递员提供防护帮助,提升中小企业在疫情面前敢于应对困境的信心。
二是,加强供应链金融创新,提供紧急融资额度,开通融资绿色通道、压缩办贷时间,化解流动性危机,渡过难关。
三是,对一线物流人员返岗提供方便,对参与疫情防治工作的在岗人员、受感染员工提供补助,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部分失业保险费支持。
四是,鼓励企业利用抗击疫情进行技术创新、物流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电子签约等技术提升平台协同、无人化或无接触配送等业务能力,并对企业技术投入给予重点支持。
五是,保畅通,对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运输车辆开放绿色通道。统一《通行证》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开放物流枢纽、园区和专用接驳区,为司机和车辆提供方便。针对跨地区断路和限通行问题,建议交通管理部门监督并公示道路畅通情况,让物流公司和司机敢上路。
二、针对后续工作的对策建议
7.加强应急物流与供应链体系规划。建议在“十四五”规划中编制全国、地区和行业性的应急物流与供应链体系规划,重点围绕应急物流与供应链响应、协同与激励机制、应急能力储备与采购机制、全国应急物流网点和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开展规划和研究。
8.建立与重大突发事件响应等级一致的应急物流分级响应体系。搭建国家层面物流与供应链应急指挥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军队、大型物流企业的力量,打通平台和数据连接,建立日常演习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配送组织长效机制。推动有能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行业组织、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建立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构建有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应急物流平台。
9.加强相关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当前应急物流的研究更多是面向自然灾害(如地震)的应急物流,应加强面向复杂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物流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建议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牵头开展面向复杂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物流相关课题研究,对应急事件中与物流相关的重大决策、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要装备开展研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等工作。加强应急物流与供应链人才培养,将应急物流与供应链需求纳入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中去,开发面向行业的应急物流培训课程,提前培养和储备相关人才。
10.着力提升中小企业供应链能力。提高企业供应链风险意识,建议行业组织牵头开展供应链风险深度分析,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方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提高企业供应链服务能力,确保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责任编辑:中物联采购与供应链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