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 > 工作动态 > 详情

重磅!《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团体标准获批发布

文本来源:中物联公共采购分会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3日15:37 中物联采购与供应链专业委员会

图片

2025年3月20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批准立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团体标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标准编号T/CFLP 0077-2025)正式发布,标准将于2025年5月1日实施。
本标准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委员会组织,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刘晓红教授团队主笔撰写,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牵头编制,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右来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华能能源交通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深圳齐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供应链专业委员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绿色供应链分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华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投咨询有限公司、厦门航空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国网物资有限公司、《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中采物联(北京)供应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物再生(北京)供应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核(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宝武欧冶工业品股份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37家单位参与编写研讨。
本标准将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指南》(标准编号T/CFLP 0076-2025)配套发布,形成完整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体系,为企业提供从实施到评价的全方位指导。本标准的单行本将在4月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在4月24日第四届政企采购数字供应链生态大会上举行发布仪式,并邀请业内资深专家进行详细解读。会上还将启动标准的试点工作,欢迎各企业积极关注并参与此次大会及相关活动。

一、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给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适用于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

二、标准参编单位及起草人名单


序号

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人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标准组织单位)

彭新良、马天琦、杨敏智、潘新英、王婕、冯君、吴英健、饶绚君、熊乐琴、姬郝

2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标准主笔单位)

刘晓红、郭兆坤、孙睿卿、王诗韵

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标准牵头单位)

许沛丰、杨志栋

4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王燕、王刚、陈若琳

5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郭晓萌

6 

陕西延长石油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刘延慧

7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张雏

8

右来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张小琳、王兆伟

9

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

武振亚、王志君

10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许磊

11

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

许磊

12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唐昌龙

13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王鹏

14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石彤阳

15

华能能源交通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柯晓凡、薛轶峰

16

深圳齐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戴盛杰

17

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供应链专业委员会

洪芳华

18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绿色供应链分会

冯玉霞

19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

常朝晖

2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余斌、梁丰爽

21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刘朝红、杨戈

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月球

23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回建

24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张梦

25

华润股份有限公司

宋今歌

2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孙琦桢

27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吕亚锋

28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陶刚毅

29

中投咨询有限公司

俞林保

30

厦门航空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

31

国网物资有限公司

张瑞、王孟潇

32

《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

张松伟

33

中采物联(北京)供应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34

中物再生(北京)供应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冯玉霞

35

中核(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曹文平

36

中国宝武欧冶工业品股份有限公司

王力

37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侯海云、关雯天


傅立海、程建宁、王志刚

图片


附件:
《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23年10月17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印发《关于印发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团体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物联标字〔2023〕165号),批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团体标准立项,项目计划号为2023-TB-017。



(二)制定背景

随着“双碳”战略的全面实施,绿色供应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经济全球竞争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受到了高度关注。

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在组织开展传统的供应链活动的同时,也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价值创造。经调研,国家有关部委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措施,为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如2016年—2018年,工信部与财政部联合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支持供应链上的各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制定绿色供应链标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倡导企业加快绿色转型,积极构建并完善绿色供应链体系;工信部自2017年起,每年通过公布年度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引导企业提升供应链绿色化水平;2021年,商务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8部门联合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并于2022年共同制定了《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规范》,明确要求示范企业在实现供应链绿色发展目标上发挥引领作用。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仍处于发展初期,与国际上成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如何规范发展已成为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关键。为了支撑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的实施,有关部门启动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的标准制定工作。但从制定情况来看,评价标准主要关注制造业,且在为数不多的评价类标准中,仅有一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39257-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从行标和地方性标准来看,由于不同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评价指标及权重的确立基于行业特征,而地方标准则侧重于地区和当地企业的实际发展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些标准的适用性。再有,目前现有标准的评价重点聚焦在功能上,如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等,未能够从供应链的本质出发,全面系统地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活动进行评价。

鉴于此,为了适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同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及多家企业起草该标准。旨在为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指导的同时,促进绿色供应链规范化发展,提升中国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



(三)主要起草过程

1、预阶段

2023年4月7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起草组成员,针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团标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标准涉及内容、范围、实施计划等进行详细讨论,决定组织编制标准。
2023年6月2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召开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团体标准编制研讨会。多家单位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就标准编制内容进行了讨论。
2023年7月11日,《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团体标准编制启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电网、中交集团、中石化等多家单位参加了会议。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刘晓红教授代表起草组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团体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拟编制标准的方案定位、编制原则和适用范围、标准框架及技术内容、组织架构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与会专家代表从标准建设的角度,阐述了编制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标准的重要性,并就编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2023年7—9月,在前期标准研学、企业座谈以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起草组着手编写,并完成标准草案。
2、立项阶段
2023年10月11日,中物联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了“2023年第四季度团体标准化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刘晓红教授代表起草组就拟立项标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进行了汇报,并解答了委员质询。
2023年10月17日,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批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列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3年第四季度团体标准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号为2023-TB-017。
3、起草阶段
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根据中物联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对草案进行修改,形成《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工作组讨论稿)。
2024年3-4月,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工作组讨论稿)发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以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的部委、高校以及行业协会专家征求意见。起草组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逐一分析吸收,对标准文本进行了完善。
2024年4月17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召开《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工作组讨论稿)研讨会。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刘晓红教授代表起草组,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工作组讨论稿)的编制框架及技术内容做了详细说明。会上,来自供应链管理企业界以及学术界的专家与代表,就《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了讨论。在对成熟度评价指标框架以及技术内容肯定的同时,也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2024年4-5月,根据3-4月点对点征询及4月研讨会收集意见,起草组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并形成征求意见稿,提交给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4、征求意见阶段
团体标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于2024年5月24日-2024年6月30日,通过邮箱、新闻、公众号推送、研讨会等多种途径面向社会广泛公开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24年5月30日组织召开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团体标准编制研讨会,来自国央企、电商平台、高校、研究院等20余名专家参会。标准起草组与参会专家一起就《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逐条进行了审核。
在征求意见阶段,征求意见稿发送单位数:43个;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的单位数:43个;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数:4个;没有回函的单位数:0个。
征求意见稿共计收回意见28条,其中采纳4条,综合采纳4条,修改采纳7条,未采纳13条,无重大分歧。未采纳的意见中,第4条意见内容已在其他章节体现,未采纳;第25、26条建议在指标附表中举例,为保障标准简洁明确,未采纳;第28条建议修改权重,因权重已经过多轮、多企业讨论,未采纳;其余未采纳意见涉及标准撰写思路、逻辑的讨论,已在汇总意见表中给出具体未采纳原因。
2024年6月,起草组对收集到的征求意见进行汇总处理与回复,根据意见修改《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并形成送审稿,提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
5、审查阶段
2024年10月2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召开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送审稿)团体标准审查会。来自国央企、高校等20多名专家参会。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刘晓红教授代表标准起草组,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送审稿)的项目来源、目的和意义、编制原则、主要工作过程、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其来源和依据、征求意见及其处理情况、标准验证等方面做了详细说明。
会上,审查组专家就《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送审稿)技术内容进行了逐条审核。审查专家共提出7条意见,采纳5条,修改采纳2条。根据对评审专家意见采纳情况,起草组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实施指南(送审稿)》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标准报批稿及相关材料。
6、报批阶段

起草组于2024年11月18日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交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指南(报批稿)》及相关材料。



(四)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标准起草组具体分工如表 1。
序号
起草单位
分工
主要起草人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
标准组织单位,负责标准的汇总、初审,提出标准编写的建议,负责标准的质量把关。
彭新良、马天琦、杨敏智、潘新英、王婕、冯君、吴英健、饶绚君、熊乐琴、姬郝
2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标准主编写,负责标准框架的建构和内容起草,负责标准的质量把关。
刘晓红、郭兆坤、孙睿卿、王诗韵
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标注牵头单位,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许沛丰、杨志栋
4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王燕、王刚、陈若琳
5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郭晓萌
6
陕西延长石油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刘延慧
7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张雏
8
右来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张小琳、王兆伟
9
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武振亚、王志君
10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许磊
11
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许磊
12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唐昌龙
13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王鹏
14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石彤阳
15
华能能源交通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柯晓凡、薛轶峰
16
深圳齐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戴盛杰
17
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供应链专业委员会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洪芳华
18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绿色供应链分会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冯玉霞
19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常朝晖
2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余斌、梁丰爽
21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刘朝红、杨戈
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月球
23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回建
24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张梦
25
华润股份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宋今歌
2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孙琦桢
27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吕亚锋
28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陶刚毅
29
中投咨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俞林保
30
厦门航空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
31
国网物资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张瑞、王孟潇
32
《中国招标》期刊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张松伟
33
中采物联(北京)供应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
34
中物再生(北京)供应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冯玉霞
35
中核(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曹文平
36
中国宝武欧冶工业品股份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王力
37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侯海云、关雯天

参加标准的论证,提出修改意见
傅立海、程建宁、王志刚

表 1 标准任务分工



二、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的来源和依据




(一)编制原则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进行编写。在编写时注重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前瞻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在标准编制过程中,起草组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确保所编制的条款皆有理论可依;另一方面,起草组多次组织召开研讨会,与企业就标准条款进行讨论,确保本标准反映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际需求。



(二)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供应链”的定义来源于GB/T 18354-2021 物流术语第三章。
3.2 “供应链管理” 的定义来源于GB/T 18354-2021 物流术语第三章。
3.3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起草组研学了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绿色供应链的讨论、相关部委下发的文件,以及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国家标准,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Green Supply Chains:An Action Manifesto”(Emmett & Sood, 2010),“A framework of Sustai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ving toward New Theory” (Carter &  Rogers,2008), GB/T 18354-2021物流术语等基础上提出。    
3.4 “成熟度”的定义一是参考T/CAQ 10102-2022《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指南》中指出:“管理体系成熟度是指企业的管理体系的水平或完善程度”,二是学习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等理论体系,结合本文内容给出。
4  评价指标
本章介绍了评价指标的体系架构,包含一级指标7个(绿色供应链战略与规划、绿色供应链运作、绿色供应链协同、保障、评价与改进、绿色供应链学习与创新、绿色供应链社会责任,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87个。
关于评价指标的体系架构以及指标确认,本标准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如《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同时参考国际标准,如ISO 14052:2017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 Guidance for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in a supply chain,国家标准,如GB/T 39257-2020《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等。二是学术理论界就评价供应链相关议题的讨论,如供应链管理理念;创新成熟度模型;绿色供应链理念;SCP模型、CSR等;三是企业绿色低碳实践,如实地调研;行业报告分析等。    
为了保证本标准的正确使用,附录A给出了87个三级指标的具体说明。



三、标准验证情况


在标准制定的后期,起草单位通过线上讨论、线下走访、组织研讨会等形式对评价指标的架构进行验证,并邀请四家企业对标准进行验证。参与企业对指标设置、指标说明等进行讨论。参与专家一致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标准内容架构清晰,逻辑通顺,指标设置完善,符合国家战略指引。企业按此指标进行评价,与业务实际比较相符,有助于帮助企业做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和提升。相关验证情况见表2。

单位名称

验证内容
验证情况说明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全部指标
8月15日,中交集团根据评价体系,对照中交实际情况,对中交绿色供应链管理情况进行验证。
中交集团认为大多数评价指标和权重的设置适用于企业实际,由于所有指标均为定性打分,部分指标难以打分。例如:“绿色物品采购比率”“绿色供应商比率”等指标难以按照计分规则界定“很好”或“较好”。
根据验证意见,在第5章计分规则中修改明确:定量指标根据企业实际执行情况给出不同分值。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全部指标
8月17日,南方电网公司对照评价体系设置,从战略、运作、协作等全维度进行测评。
通过验证,南网认为该评价指标的设置适用于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熟度评价,后期可根据评价体系指导,加强绿色协助、学习与创新、低碳社会责任等方面工作。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全部指标
8月18日,鞍山钢铁对照评价体系进行测评。
通过验证,认为该评价指标和权重的设置适用于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熟度评价。
测评中鞍山钢铁建议各三级指标在打分前准备详细的打分规则,可以不写进标准,因为这种打分规则,可以由使用标准的评价组具体制定。后续可在标准释义中进一步细化。
陕西延长石油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全部指标
8月18日,延长石油对照评价体系进行测评。
通过验证,认为评价指标设置科学合理,所列评价指标适用于企业实际。

表 2 标准验证情况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一)国外基本情况

从国际上来看,一些国家以及第三方国际组织已着手制定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标准,为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指导,但评价指标尚未给予。

2013年,法国推动成立了ISO/PC277,即“可持续采购标准化项目委员会”,并于2017年发布了ISO 20400:2017 国际标准(Sustainable procurement- Guidance),该标准为企业将可持续性纳入采购流程提供指导,其中涉及供应链伙伴协同推动绿色供应链的相关内容。

201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TC207)颁布了ISO14001:2015版环境管理标准。这一标准以支持环境保护和预防污染为出发点,规定了企业建立并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其中包括对供应链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条款。此外,2017年的ISO 14052:2017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 Guidance for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in a supply chain”,从供应链视角,以供应链中的原材料以及能源使用为切入点,明确了环境管理的规范条例。这其中也包括环境信息共享与供应链协同相关条例。



(二)国内情况

国内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的标准已出现,但主要聚焦制造企业,如:

GB/T 39257-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该标准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战略及目标、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回收利用及末端处置、绿色信息管理及披露七个方面,适用于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
NB/T 10665-2021 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该标准构建了适用于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及零部件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体系;
YD/T 4048-2022 通信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细则:该标准的评价内容涵盖了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绿色信息平台建设、绿色信息披露,适用于通信制造业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

QC/T 1159-2022 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该标准的评价指标包含管理战略、绿色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及回收、绿色信息平台建设及信息披露,适用于汽车生产企业及零部件生产企业。



(三)本标准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总体来看,由于现有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标准聚集于制造企业,适用范围相对有限。同时,标准中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主要侧重于战略以及运作层面,而对“双碳”战略下绿色供应链发展的新需求,如碳管理,供应链学习,供应链绿色低碳创新,供应链社会责任,尚未涉及。基于此,本标准创新性地提出了包括绿色供应链战略、绿色供应链运作、供应链绿色协同、保障、评价与改进、学习与创新,以及社会责任七个维度在内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的架构体系,并在深度研学理论和考证实践的基础上,拟定了七个维度的考量指标。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现行标准无冲突之处。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实施建议


针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团体标准,计划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宣传,促进实施:



(一)多渠道宣贯

通过召开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发布新闻稿等方式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对本团体标准的认知度;联合标准适用企业,召开研讨会、组织论坛,举办有关交流活动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贯。    



(二)研究开展标准试点工作

选定5-6家试点企业,开展团标试点实施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建立团标推广模式和运行机制,争取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标准的实施与应用。



(三)加强标准应用培训

对应用标准的企业与行业,由起草专家组提供专业指导、答疑,通过行业应用人员集中培训、单个企业专项培训等方式,帮助各行业、各企业充分理解团标、应用好团标。


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九、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图片
写留言
留言

    暂无留言


    文本来源:中物联公共采购分会公众号 责任编辑:中物联采购与供应链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