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 > 工作动态 > 详情

人工智能驱动采购供应链变革,十大应用场景引领行业未来——中物联《2025“人工智能+供应链”创新发展报告》全新发布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17:00 中物联采购与供应链专业委员会

2025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落地并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供应链”正成为中国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9月1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2025年采购与供应管理大会暨第六届中国供应链管理年会”闭幕式上,正式发布《2025“人工智能+供应链”创新发展报告》系统梳理了AI在供应链尤其是采购环节的创新应用,指出人工智能已从辅助工具演进为重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核心力量。

photoplus

为何要大力发展AI+采购供应链?

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思潮交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传统供应链模式已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与复杂多变的运营环境。

国家战略层面,发展“AI+采购供应链”是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2025年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人工智能与供应链深度融合,助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供应链体系。国家政策将“人工智能+”视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为AI技术在采购供应链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强有力的支持。

在企业实践层面,采购供应链作为企业核心运营环节,其效率、韧性与合规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控制、风险抵御和市场响应能力。发展“AI+采购供应链”,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更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需求。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预测与自动化处理,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采购中信息不透明、流程冗长、决策依赖经验、响应速度慢等痛点。AI助力企业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降低库存成本、优化物流路径、强化合规监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智能”,全面提升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韧性。

AI+采购供应链:以智能重塑价值

在政策推动、技术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多重因素驱动下,人工智能全面渗透至采购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推动其从经验驱动走向数据智能驱动。企业通过AI实现采购流程的自动化、需求的精准预测、供应商的智能管理以及全链条的风险控制,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与管理透明度。报告显示,采用AI采购系统的企业采购效率提升超30%,采购周期缩短50%以上,不仅实现“降本增效”,更增强了供应链在复杂环境下的韧性与响应能力。

十大应用场景:全景展示AI赋能路径

通过对2025人工智能应用大赛(采购与供应链赛道)参赛项目的综合分析,报告总结出人工智能在采购供应链中的十大应用场景,全面涵盖从预测到执行、从监管到协同的关键环节

1.智能预测分析

借助AI分析历史数据和市场动态,精准预测供需趋势,帮助企业敏捷响应市场变化。

2.智能采购业务

AI驱动采购方案自动生成、招投标智能评审和合同自动生成与审查,大幅提升采购流程的标准化与效率。

3.智能采购决策

AI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构建供应商画像,实现最优供需匹配与采购策略实时调整。

4.智能采购监管

AI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分析技术,实现对招标、投标、评标全流程的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提升合规性和透明度。

5.库存动态平衡

基于需求预测和实时监控,AI实现库存水平的动态优化,减少资金占用与缺货风险。

6.智能物流调度

AI优化运输路径与车辆调度,实现降本增效交付。

7.智能物资管理

AI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实现物料数据标准化与治理,夯实企业数据基础。

8.绿色低碳溯源

AI赋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与减排策略优化,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运营。

9.供应链控制塔

AI整合全链路数据,构建智能决策中枢,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层级供应链可视化与协同优化。

10.人机协同作业

“数字员工”基于AI技术与人类员工协同,完成重复性高、规则明确的任务,打造极致工作绩效。

未来展望:全域赋能,生态共赢

中国“人工智能+供应链”未来将朝着深度融合与全域赋能的方向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技术将与数字孪生、6G、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结合,实现供应链全链路闭环重构,推动管理方式从经验驱动全面转向数据驱动。企业协同模式持续优化,组织架构趋于扁平化、网络化和生态化,实现从采购、生产到服务的全链条智能协同。AI技术赋能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构建兼具效率与韧性的可持续供应链体系。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通过AI实现“本土化运营+全球化协同”,从产品输出升级为供应链标准与能力输出,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总之,人工智能不再只是一项技术,更是推动供应链从成本中心走向价值中心的核心动力。这场由AI引领的供应链变革,成为中国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支撑。


责任编辑:中物联采购与供应链专业委员会